校园快讯

当前位置: 首页>校园快讯>正文
荣耀!陕农大学生贾朝圆满完成九三阅兵路线安保任务
时间:2025-09-11来源:作者:点击数:


2025年9月9日,当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的九三阅兵盛典在北京落下帷幕时,一名身着迷彩服的年轻士兵正凝视着长安街的方向。他叫贾朝,陕西农林职业技术大学水利工程学院的大三学生,刚刚圆满完成受阅部队路线安保任务,带着军人的荣光光荣退伍。从校园学子到武警战士,再到重返校园的大学生,这位23岁的陕西青年用两年时光书写了一段别样的青春篇章。

沃土育英才:农耕之家走出的追梦少年

贾朝的故乡在陕西武功,一个浸润着农耕文明的地方。家里种着几亩苹果树和玉米地,童年的他几乎每个周末都要帮父母干活:春天给苹果树疏花套袋,夏天顶着烈日在玉米地里除草,秋天则是最忙碌的季节,既要摘苹果、分拣装箱,又要掰玉米、晾晒脱粒。“苹果花期缺水会影响坐果,玉米灌浆期干旱会导致减产。”这些农耕经验不仅教会他勤劳踏实,更让他对“水”有了深刻的体会,家里的压水井和灌溉渠,是他从小就熟悉的“水利设施”。于是,2021年他考入了陕西农林职业技术大学水利工程学院水利工程专业,他从小培养的脚踏实地的务实品格在校园里得到了充分绽放。大一、大二的专业课成绩分别在年级第四、第二名,荣获国家励志奖学金、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省赛银奖,每年都被评为“三好学生”,同时他还经常积极参加三下乡助力乡村振兴、交通志愿者、杨凌马拉松志愿者等各种志愿服务活动,成为同学们眼中的“全能学霸”。

大二的时候,贾朝已与水利四局签订了工作协议,一条清晰的职业道路正在他面前展开。然而,2023年开学初学校人武部的征兵宣传,却让他的人生轨迹发生了重大转折。贾朝回忆道,当时学校的征兵宣传海报贴满了校园公告栏,“携笔从戎,保家卫国”的标语像一团火,点燃了他埋藏心底多年的军人梦。当听到“参军入伍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”这句话时,埋藏心底多年的军人梦突然被点燃了。“工作可以再找,但参军的机会错过了就再也没有了。”他毅然在报名表上郑重签下了自己的名字,将那份未生效的就业协议仔细收好,转身走向了军营。

淬火成钢:阅兵安保线上的青春担当

2023年9月,带着家人的嘱托与校园的祝福,贾朝身着崭新的戎装,踏上了前往北京的列车,成为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北京总队某支队的一名战士。然而,军营的生活远比他想象中更具挑战性。新兵连的第一个月,每天清晨五点半就要起床叠被子,“豆腐块”的标准让他练了整整一周——被子叠不好就拆了重叠,手指被磨得发红起泡;六点准时出操,三公里跑、俯卧撑、仰卧起坐是每日必修课,为了跟上进度,他每天提前半小时起床加练,汗水浸湿了作训服,在水泥地上留下一圈圈汗渍。队列训练中,一站军姿就是两小时,哪怕蚊虫叮咬也不能动一下,他硬是凭着农家子弟的韧劲坚持了下来。日常除了高强度的训练,还要执行朝阳区某监狱的外围警戒任务。警戒岗每班岗两小时,无论严寒酷暑都要坚守岗位。“那时候我才明白,军人的‘酷’不是电视上的光鲜亮丽,而是在无人看见的地方默默坚守。”这些磨砺让那个曾经略带青涩的大学生,逐渐蜕变成一名眼神坚毅、作风过硬的武警战士。

2025年8月,支队接到了参与九三阅兵路线安保、外宾安保的任务,贾朝有幸成为其中一员。任务前的大半个月,他们进驻到指定备勤点,开始了更为严苛的专项训练。每天清晨六点,他们就沿着预定安保路线进行徒步巡逻,熟悉每一个路口、每一处建筑、每一个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;白天进行应急处置演练,模拟人群拥挤、突发状况等场景,确保每一个环节都万无一失;晚上还要学习安保方案和纪律要求,常常讨论到深夜。“那段时间每天只睡五个小时,但大家都劲头十足,没有人喊累。”贾朝说。

阅兵当天,天还没亮,贾朝和战友们就已到达指定岗位。他负责的区域是长安街旁的一个路口,距离天安门广场不远。当第一缕阳光穿透云层,他看到受阅部队的方阵整齐地向天安门方向行进,步伐铿锵有力,口号响彻云霄;空中梯队掠过头顶时,战机的轰鸣声震得他心潮澎湃。虽然他不能像受阅官兵那样接受党和人民的检阅,但当看到群众们挥舞着国旗欢呼,听到“祖国万岁”的呐喊声时,他内心的激动无以言表。“那一刻我突然明白,安保任务和受阅同样重要,我们都是在为这场盛典保驾护航。”这场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的盛典,让他深刻理解了“铭记历史、缅怀先烈、珍爱和平、开创未来”的真正含义,也让他为自己是一名武警战士而倍感自豪。

初心不改:水利报国路上的接力奔跑

现在,贾朝卸下戎装,重新回到陕西农林职业技术大学的校园。站在熟悉的教学楼前,看着来来往往的学弟学妹,他恍如隔世。班主任夏鹏飞看到他的变化,欣慰地说:“贾朝比以前更成熟、更自律了,身上有股军人的精气神。”他表示,在接下来的计划中,除了继续好好学习专业知识,将来在本校考上本科,还要主动担任班级的“国防教育宣传员”,利用课余时间给同学们讲述部队的故事,分享阅兵安保的经历,鼓励大家积极参军报国。贾朝表示:“我想系统地学习更多专业知识,尤其是智能水利和生态水利方面的内容,将来能为家乡的水利建设出份力。”他说,武功县有很多农田还是靠传统灌溉方式,水资源浪费比较严重,“我希望将来能把智能节水灌溉技术带回家乡,让每亩地都能‘喝’上高效水、放心水。”

这个从农耕之家走出的青年,用校园与军营的淬炼,诠释了新时代大学生的责任与担当。正如他常说的:“每个岗位都是祖国建设的坐标,无论是在军营站岗,还是在校园学习,或是将来在工地筑坝,只要坚守初心,平凡的岗位也能书写不平凡的人生”。

(党委宣传部 崔晓 供稿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