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从三尺讲台到田间地头,从教书育人到传播技术,60年的坚守,印证着一个老教授授业解惑、为民服务的初心和情怀。他,就是杨凌职业技术学院教授雷宗忠。
初秋时节,在武功县代家乡李家村金果子苗木合作社的果园里,围绕苹果后期管理的培训班正在进行中。讲课的就是雷宗忠教授,82岁的他精神矍铄,口齿清晰,台下的近百名种植户听得是津津有味。讲课结束后,他的铁杆“学生”王小明意犹未尽,和他一块到地里咨询苹果套袋的问题。
10多年前的一次果树培训课上,王小明成了雷老师的学生,通过培训、考试,他从一名门外汉变成了高级农艺师。之后,他建起了160多亩果园,从品种选择到栽培管理,雷老师都亲自指导,每个月往返杨凌、武功至少三到四次。现在果园开始挂果,亩收益达3万元。如此贴心的服务,雷老师却从未收过一分钱。
“我一个普通农民,本来也没有勇气建这个园子。这就是在雷老师的支持下,我才有这种干劲,把这个园子建成,现在收益也特别好,雷老师就是我们的贴心人,也是我们的摇钱树。”采访中,王小明对雷老师的感谢溢于言表,这位不善言谈的憨厚农民说出了自己的心里话。
本应享受天伦之乐的年龄,却退而不休,不求回报,雷老师说,从学生时代起,他就树立了一生为农的坚定信念。1957年,19岁的雷宗忠考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园林学院果树专业学习,毕业后,原本分配到一个科研单位,因为系主任的一句话,让他走进了校园。“我系主任说,小雷,你是班上的学习干事,你学习好,你去当教师去,那是1961年,那时候学生听老师的话,所以我马上就从水保所到农校来。”
因为学习成绩优异,雷宗忠被分配到杨凌职业技术学院,成为一名教师。从此,他一心扑在教学上,培养出5000多名农业专业的大中专学生,获得全国职业技术教育先进工作者、优秀教师等荣誉称号。
2000年退休后,雷宗忠又成了农民的老师,来回奔波于我省以及甘肃、宁夏等省区,把讲台搬到地头,培训农民上万人,其中15个省市区的8400多名农民获得了杨凌示范区颁发的初、中、高级农民技术职称证书。不少像王小明一样的职业农民已经成为活跃在田间地头的“永久牌”土专家和产业发展带头人。因为成效显著,他被评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。
雷老师说,他之所以82岁还这么忙碌,他自己不图钱,就图能让农民把钱挣了。“能把我的知识和科研成果传授给农民,让农民把生产提高了,丰产了,稳产了,优质高效了,农民高兴,我也高兴。”
莫道桑榆晚,为霞尚满天。耄耋之年的雷宗忠一年有200多天都在外给农民做培训,每年培训将近150场次,在家里不是备课就是阅卷。他说,作为一名教师,这是他一生的荣光。以前,他给学生传授知识,现在,他给农民传播技术。他要活到老,学到老,教到老,奉献到老。